嘉兴日报记者 闻心玥 通讯员 徐新雅杠杆软件
人物名片
王玉良,海宁市总工会原副主席、三级调研员,嘉兴市、海宁市政协委员(潮城工匠“政协委员会客厅”牵头委员),现任海宁市关工委副主任、海宁市总工会机关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、潮银工匠志愿服务队负责人。退休后,他用心用爱用情扮演好党组织中的“老支书”、工匠队伍的“老行家”、政协委员的“老前辈”等多重角色,实现了自身政治优势、经验思路和工作方法的“增值再造”。
2023年12月,王玉良从海宁市总工会退休,但他愈发忙碌。在办公室见到他时,他正埋首于文件堆中,专注策划下个月的海宁市政协专题协商内容。几天前,他还应邀前往舟山,为当地政协带去一堂关于“政协委员会客厅”的精彩讲座。
谈起“政协委员会客厅”,王玉良难掩自豪。“政协委员会客厅”是政协协商触角向基层延伸的生动实践,通过邀请各界颇具影响力的人士参与,搭建政协委员履职的新平台。由他牵头创建的潮城工匠“政协委员会客厅”,连续多年获评浙江省政协“五星级会客厅”。
在总工会工作期间,他接触了大量优秀工匠,他希望可以通过“政协委员会客厅”的平台凝聚工匠们的力量。依托浙江省政协、嘉兴市政协的指导,由王玉良牵头创办的潮城工匠“政协委员会客厅”应运而生。
在王玉良看来,潮城工匠“政协委员会客厅”的成功秘诀主要在于精准定位与模式创新。“我们策划的活动,核心是‘受欢迎’。”为了策划高质量的活动,他总是把准备工作做细做实,他常说,“要以‘工匠精神’来服务工匠。”
近年来,潮城工匠“政协委员会客厅”主题活动成效显著。形式丰富的活动,紧扣“工匠培育、工匠关爱、工匠成长”主题,把关心关爱工匠做成会客厅履职的“连续剧”。会客厅创新推出的名师带高徒、工匠大讲堂、工匠服务队3大行动尤为亮眼,利用潮城工匠学院、“工匠大讲堂”等平台,组织工匠讲述奋斗故事超100场,线上线下受众超10万人次;工匠服务队深入企业,提供技术指导115次,参与攻关改造43项。这些行动让潮城工匠“政协委员会客厅”成为服务企业、影响社会、凝聚共识的响亮品牌。
拥抱数字时代,潮城工匠“政协委员会客厅”同样走在前列。王玉良组织开设公众号“同舟号”、建立活跃的微信“客人群”,朋友圈不断拓展,同心圆越画越大。通过信息发布、互动交流及民情联络站履职,构建起以“客人”、服务队、工匠学院、联络站为支撑的独特架构,显著提升了自身“辨识度”。
虽已退休,王玉良仍担任嘉兴、海宁两级政协委员,履职热情不减。20余年履职生涯中,“5·19海宁工匠日”的设立令他分外难忘。这一工匠专属节日的背后,凝聚着王玉良及潮城工匠“政协委员会客厅”的心血。
在围绕“加强工匠关爱,做实暖心留人机制”专题协商会上,会客厅成员首次提出设立“5·19海宁工匠日”的创意构想。5月19日是海宁籍中国科学院院士、机械工程学家沈鸿的生日。王玉良认为,让工匠拥有自己专属的节日,不仅是对工匠的礼赞,也有助于形成社会共识、凝聚创新动能。
设立工匠日的建议,作为协商成果之一迅速以政协会议纪要报送海宁市政府。此后,会客厅持续跟进调研、座谈,并在海宁市政协全会上以集体提案形式再次正式提出。这份凝聚智慧与民意的建议,最终被顺利采纳。
“真没想到,建议这么快落地了!”消息传来,一片沸腾,王玉良感慨,“这样的协商成果,让大伙儿干劲更足了!”
长期浸润于工匠群体之中,王玉良也深受“工匠精神”感染。退休后,他领办“潮银工匠志愿服务队”项目,将目光投向退休工匠,希望以己之力“牵线搭桥”,让工匠群体“越老越吃香”,挖掘、传承其精神财富与技术经验。
“潮银工匠志愿服务队”汇聚电力、家纺、机械等多个行业退休能匠,有效增强海宁银发助企力量。在王玉良的带领下,服务队充分发挥“传帮带”作用,组织“长者会客厅”、故事分享会24场;深入企业车间技术指导25次,助力完成技改项目8个;推出“点单式”服务,开展便民维修、燃气检查、科普等100多次,惠及群众2300余人次。
王玉良这位退而不休的“牵线人”杠杆软件,一头连接着政协协商的广阔舞台,一头牵系着基层工匠的生动实践,他的退休之路,始终向着履职方向延伸。
上阳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